时间:2023-07-26 18:00:49
有闲钱,有功夫,就是没骨气。
《茶馆》是由现代文学家老舍写于1957年。主要讲述北京城里的裕泰茶馆在三个历史时期的社会风云变化。三个时期分别为:八国联军侵华后的清末;袁世凯死后军阀混战的民国初年;抗战结束后新中国成立的前夕。
在清王朝即将灭亡的时期,北京城里的裕泰茶馆却依然一派“繁荣”景象。除茶馆老板之外,有吃皇粮的、算命卜卦的、玩古玩玉器的、信奉洋教的、穷困潦倒的,谈论古今者无所不有。年轻精明的掌柜王利发,为了使茶馆生意火红,各方照顾,左右逢源,但终于挡不住衰败的结局,最终都没能逃过国破家亡的命运,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的走向。
《茶馆》共分为三幕,以老北京一家叫裕泰的大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,展示了从清末到北洋军阀时期再到抗战胜利以后的近半个世纪里,北京的社会风貌和各阶层的不同人物的生活变迁。每一幕写一个时代,北京各阶层的三教九流人物,进出于茶馆间。全剧展示出来的是一幅幅气势庞大的历史画卷,形象地说明了旧中国的必然灭亡和新中国诞生的必然性。
第一幕
八国联军的大炮打破了清朝统治者盲目自大,一批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意识到国家危亡,发起了一场爱国救亡运动——戊戌变法,但最后以失败告终。在表面看似生意兴隆的裕泰茶馆里,却笼罩着一种凄惨、冷酷的气氛。破产农民康六被迫将十五岁的女儿卖给宫里的太监庞总管;正直、爱国的常四爷因为说了一句“大清国要完”被抓进监狱;一心想办实业的维新资本家秦仲义和卫道的顽固派庞太监唇枪舌剑。从第一幕中,暗示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扩大,宫廷生活的腐败与荒淫,流氓地痞横行霸道,农民生活痛苦不堪,正直的爱国者惨遭镇压等。
第二幕
袁世凯死后,中国社会正处于军阀混乱时期,裕泰茶馆为了生存积极迎合潮流实行改良,即使有所改善,但仍然难以维持下去,就像当时的社会环境,不是单靠改良就能完成变革的。大批难民进城讨饭,巡警、兵痞、特务都来敲诈王掌柜;清朝的老式特务宋恩子、吴祥子依然稳操旧业。这一幕既揭露了军阀混乱时期的黑暗现实,也对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进行了尖锐而有力的批判。
第三幕
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民党统治时期,北京的裕泰茶馆愈发地摇摇欲坠,日本人虽被赶走,但当时的国民党政府腐败不堪,人民的痛苦更加深重了。在北京尚存的裕泰茶馆已经破烂不堪,难以维持生意了;有名的厨师在监狱里蒸窝头;国民党的沈处长霸占裕泰茶馆作为监视三教九流的情报场所;帝国主义、封建势力和国民党官员们的相互勾结,加剧了人民的痛苦与灾难。 王掌柜不仅生存不下去,还被抢占了赖以生存的茶馆。最终,王掌柜在绝望中自缢。王掌柜的一生是一个无奈的悲剧,他祈求平安,但却无法实现。
《茶馆》虽是戏剧,但确实清末到解放战争前夕的真实描写,一个连最基本的生存愿望都无法实现的社会,覆灭是它必然的归宿。这是那个时代造成的悲剧,也是对于当时国民党政府统治即将覆灭的暗示。
老舍选择从侧面入手描写了近70个人物,这些人物三教九流、差距悬殊:有茶馆的掌柜、伙计、太监、资本家、说书艺人、特务、相面先生、贫苦农民......剧中人物的悲凉情绪和他们关于自身命运的困惑与绝望,表现了个体在历史变革中的挣扎与无奈。
(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