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5-03-05 14:01:02
一、培养目标
本专业为适应新时代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创新发展需求,扎根井冈,面向江西、辐射全国,培养理想信念坚定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、师德高尚、教育情怀深厚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,具有较高的美术文化修养,具备扎实的美术学科知识和技能、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,具备较强的中学美术教学能力、班级管理能力、美术红色文化传播能力、持续发展能力,能够在中学从事美术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基层骨干教师。
本专业对所培养的学生在毕业五年左右的目标预期是:
目标1: 师德高尚、爱岗敬业。 能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理想信念坚定,人格健全、品德良好、师德高尚和依法执教;具备人文精神、科学精神、良好的人文与艺术素养和较高的审美水平;能够用“四有”好老师标准、“四个”引路人要求和“四个”相统一原则规范、引领自身的职业行为;对基层中学美术教师职业具有深刻的实践体验和价值认同。
目标2:学识扎实、善于教学。 具有扎实的美术学专业知识、教育理论素养和美术专业演示能力,能根据中学美术课程标准和学生特点,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设计、实施和评价等工作,熟练驾驭中学美术课堂教学并开展相关教学研究,成长为基层骨干教师。
目标3:有效管理、以美育人。 贯彻德育为先理念,熟悉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,能有效开展班级管理和心理辅导工作;具有教书育人意识,能够自觉地秉承与弘扬红色文化艺术,掌握课程育人、活动育人的方法和策略,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。
目标4:创新合作、持续发展。 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的新要求,具有较强的审美判断能力和创新性艺术思维与合作能力,能通过教学反思与交流,发现并解决中学美术教育教学问题,具备较强的中学美术教育研究能力。
二、毕业要求
毕业要求 | 基本内涵 | 毕业要求指标点 |
1.师德规范 |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、政治认同、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;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增强立德树人意识,初步学会在中学美术教育中落实立德树人基本任务;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,具有依法执教意识,立志成为“四有”好老师。 | 1.1理想信念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认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;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;树立中学美术教师的职业理想,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、有道德情操、有扎实学识、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。 1.2立德树人理解立德树人的内涵,形成立德树人的理念,掌握立德树人途径与方法,学会在中学美术教育中落实立德树人的基本任务。 1.3师德准则了解教育政策与法律法规,树立依法执教的意识;理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涵与要求,自觉遵守《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》等师德规范,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。 |
2.教育情怀 | 了解中学美术教育价值和教师职业特征,树立爱岗敬业精神,形成教师职业认同感;关爱学生,用心从教,做学生锤炼品格、学习知识、创新思维、奉献祖国的引路人;具有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精神,具有人文底蕴、科学精神和审美能力,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修养。 | 2.1职业认同了解中学美术教师的职业特征,认同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的理念,领会中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发展的价值和意义,树立爱岗敬业精神,形成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。 2.2关爱学生学会尊重学生人格与个体差异,关注学生成长,为学生身心健康和人生发展提供指导与帮助,做学生锤炼品格、学习知识、创新思维、奉献祖国的引路人。 2.3职业修养具有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精神,学会如何调节情绪与自我控制,学会合理地处理教育教学问题;掌握一定的自然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,具有人文底蕴、科学精神和审美能力;了解教师礼仪与语言规范,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修养。 |
3.学科素养 | 掌握美术学科的基础知识、实践技能,理解美术学科知识体系、基本思想和方法;了解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,了解美术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;掌握教育理论的基本知识、原理和方法,了解学习学科的相关知识。 | 3.1专业知识了解美术教育发展的历史、现状和趋势,掌握美术学科的基础知识、实践技能、基本理论、体系结构与思想方法,理解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对学生素养发展的重要价值。 3.2教育基础掌握教育理论的基本知识、原理和方法,了解中学教育规律与中学生发展特点,掌握美术学科教学知识与策略。 3.3学科关联了解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和社会实践的关联;了解学习学科的相关知识,能够整合其他学科知识和社会实践,有效开展中学美术教育活动。 |
毕业要求 | 基本内涵 | 毕业要求指标点 |
4.教学能力 | 熟悉美术学科的课程标准和美术教材,具备美术学科教学基本功和课堂教学基本技能;在教育实践中,能够依据美术学科课程标准,针对中学生身心发展和美术学科认知特点,运用美术学科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,进行教学设计、实施和评价,获得教学体验,具有初步的教学研究能力。 | 4.1熟悉课标熟悉美术学科的课程标准,理解美术教材的编写逻辑和体系结构,在教育实践中,能够正确处理课标与教材的关系,具有依据课标进行教学的意识和习惯。 4.2掌握技能具备三笔字、普通话和信息技术应用等美术教学基本功,通过微格训练,系统掌握导入、讲解、提问、演示、板书、结束等课堂教学基本技能操作要领与应用策略。 4.3教学实践在教育实践中,能够依据美术学科课程标准,针对中学生身心发展和美术学科认知特点,运用美术教学基本功和课堂教学技能,进行教学设计、实施和评价,获得教学体验。 4.4教学研究能够利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、技术工具收集学生学习反馈,跟踪、分析教学与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,形成基于学生学习情况诊断和改进教学的意识,学会开展研究性教学。 |
5.班级指导 | 树立德育为先理念,了解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;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与基本方法。掌握班集体建设、班级教育活动组织、学生发展指导、综合素质评价、与家长及社区沟通合作等班级常规工作要点;能够在教育实践中,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,获得积极体验。 | 5.1育德意识树立德育为先理念,了解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,以及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和个性特征,能有意识、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。 5.2班级管理基本掌握班集体建设、班级教育活动组织的方法,基本掌握学生发展指导、综合素质评价的方法,熟悉家校沟通交流的渠道和途径,能够初步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开展班级指导活动,并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,获得积极体验。 5.3心理辅导能关注学生心理健康,了解中学生身体、情感发展的特性和差异性,基本掌握心理辅导方法,能够在教育实践中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。 |
毕业要求 | 基本内涵 | 毕业要求指标点 |
6.综合育人 | 树立教书与育人相统一的理念。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;理解美术学科育人价值,初步具备弘扬美术红色文化艺术的能力,能够有机结合美术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;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,学会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,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。 | 6.1育人理念具有教书育人意识。理解美术学科课程独特的育人功能,注重美术课程教学的思想性,形成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正确价值观、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。 6.2课程育人掌握美术课程育人方法和策略,初步具备弘扬美术红色文化艺术的能力。能够结合美术课程特点,在教育实践和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中,挖掘美术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,合理设计育人目标、主题和内容,有机开展养成教育,进行综合素质评价,体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。 6.3活动育人了解课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知识,掌握相关技能与方法,能组织中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;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,学会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,对中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。 |
7.学会反思 | 具有终身学习和自主发展的意识,了解国内外美术教育改革发展动态,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;在专业教育和实践教学中,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,形成反思意识和批判性思维素养,具有一定的审美判断能力和创新性艺术思维;具备美术教育研究的初步能力,能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自主学习。 | 7.1发展规划了解美术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,具有终身学习与自主发展的意识。能根据美术课程改革的动态和发展情况,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。 7.2反思改进在专业教育和实践教学中,形成反思意识和批判性思维素养,具有一定的审美判断能力和创新性艺术思维,初步掌握美术教育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,能够对美术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自我诊断,提出改进思路。 7.3学会研究初步掌握美术学科研究与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,具有分析美术教育教学实践问题、研究美术教育教学课题、撰写美术教育教学研究论文的初步能力。掌握专业发展所需的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,能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自主学习。 |
8.沟通合作 | 掌握基本沟通合作技能与方法,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、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、交流沟通能力、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;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,具有团队协作精神,在课内外实践学习活动中,获得小组互助、合作学习体验和初步的合作能力。 | 8.1沟通技能掌握基本沟通合作技能与方法,形成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、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、交流沟通能力、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。 8.2共同学习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,掌握团队协作的基本策略,了解中学美术教育的团队协作类型和方法。在专业与教育实践、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中,获得小组互助、合作学习体验和初步的合作能力。 |
三、学制、学分与学位
学制四年,学习年限3-6年;毕业学分要求:161学分;符合学校有关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要求,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。
四、主干学科
美术学类
五、专业核心课程
教育学基础、教育心理学、中国美术通史、外国美术通史、美术评论与写作、艺术概论、素描、色彩、水彩、中国画、中学美术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、中学美术教学技能(微格)训练、中学美术课程与教学论。
六、课程结构及学分要求
课 程 类 型 | 学分统计 | 学时(周)统计 | ||||||
分类 | 合计 | 占比(%) | 分类 | 合计 | 占比(%) | |||
通识课程 | 必修 | 34.5 | 47.5 | 21.42 | 580 | 836 | 21.33 | |
选修 | 13 | 8.08 | 256 | 9.42 | ||||
学科基础课程 | 必修 | 30 | 47.5 | 18.63 | 695 | 1095 | 25.56 | |
选修 | 17.5 | 10.87 | 400 | 14.71 | ||||
专业教育课程 | 专业基础课程 | 必修 | 13 | 40 | 8.08 | 196 | 788 | 7.21 |
教师教育课程 (不含实践环节) | 必修 | 16 | 9.94 | 304 | 11.18 | |||
选修 | 2 | 1.24 | 32 | 1.17 | ||||
专业专题课程 | 限选 | 9 | 5.59 | 256 | 9.42 | |||
小计 | 135 | 135 | 83.85 | 2719 | 2719 | 100 | ||
集中性实践环节 | 必修 | 26 | 26 | 16.15 | 40周 | 40周 | 40周 | |
总 计 | 161 | 161 | 100 | 2719+40周 | 2719+40周 | 100+40周 |
注:1.集中性实践环节26学分;
2.实验实训学分,包括通识实验实训7学分+学科基础实验实训23.5学分+专业教育课实验实训9学分,共计39.5学分;
3.实践总计65.5学分,占总学分比例为40.68%。